发布日期:2015年10月29日
⑴ 摄食体位:让患者取仰卧位,躯干屈曲30°,头部前屈,用枕垫起偏瘫侧肩部,头歪向健侧。这种体位,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,有利于食块运送到舌根,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吸的危险。喂食者站在患者健侧,将食物送进口腔健侧。确认能安全吞咽后,抬高角度。如果单纯舌功能障碍,吞咽功能正常,可头后仰,促进食物传递。
⑵ 食物形态:对于食物形态,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选择。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为密度均一、有适当的黏性、不宜松散、容易变形、不易在黏膜上残留,如菜泥、果冻、蛋羹等。此外,还要兼顾食物的色、香、味及温度等。
⑶ 一口量:即最适于吞咽的每一口的摄食量,正常人为20毫升左右。一口量过多,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,导致误咽;过少,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,难以诱发吞咽反射。一般先以3-4毫升少量试验,然后酌情增加。
⑷ 定速:指导患者以合适的速度摄食、咀嚼和吞咽。
⑸ 吞咽的意识化:引导患者有意识地进行过去习以为常的摄食、咀嚼、吞咽等一系列动作,注意力集中在各时相应做的动作,防止噎呛和误咽。
⑹ 咽部残留食块去除训练:包括空吞咽训练、数次吞咽训练、交互吞咽训练、点头样吞咽训练、侧方吞咽训练。
⑺ 选用餐具:勺子面应小、难以粘上食物。若患者自己进食,应选用勺柄粗、长度适宜的勺子。选用杯子喝水时,可以在杯壁上剪个豁口,这样可以避免颈部伸展过多导致误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