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15年11月18日
针灸,作为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,在中国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曾是改善卒中后诸多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。现在的很多研究报道也提示,针刺可以改善血液流变性,增加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,调节缺血脑组织的能量代谢,抑制钙离子超载,对抗自由基损伤,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,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,降低一氧化氮的神经毒性作用等。而且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、降低脑血管病的长期残疾率等方面显示出有效的趋势。目前在国内,应用针灸治疗脑卒中非常普遍,国外对于针灸作用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,临床上可以将针灸作为可选择的方法之一。但要注意,有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,要慎施针;对年老、体弱、脑出血早期的患者,不宜强刺激;某些有严重的精神症状(比如哭闹、肢体乱动等)、不能很好地配合医师针灸的患者,尽可能不要选择针刺疗法,以免断针等意外情况发生,给患者增加新的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