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洗手日是促进用肥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(PPPHW)发起的,号召全世界各国从2008年起,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。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倡导,并在该年的10月13日订立,目的是呼吁全世界通过"洗手"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,增强卫生意识,以防止感染到传染病。提高个人卫生习惯,是预防传染病和医院感染最简单及最有效的方法。9、抱孩子之前,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的,更要经过消毒,反复洗;吃东西前:不论是否使用餐具,吃东西前都要洗手。因为生活环境中,存在许多看不见的细菌、病毒,双手于不知不觉中会接触、沾染,吃东西时双手难免接触到食物,容易由手将病菌带入口中。照顾小孩前:碰触、逗弄、照顾婴幼儿前,应先洗手。因为婴幼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,容易因感染病菌而生病,且常见于家中大人或大孩童(无症状)由外带回家的病菌传染。因此,大人或大孩童返家后应更衣洗手,婴幼童照顾者于搂抱、亲吻或喂食婴幼儿前,应先洗手。探视病人前后:进入医院前,应先洗手;看病结束离开医院前,也应该要洗手。因为无论是病患或陪同家属,进入医院前应洗手,避免将病菌带入医院,以保护医院内其他抵抗力弱的病患;在医院的就诊环境中(桌椅、门把等),容易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病菌,故看病后、离开医院前也要洗手,洗掉手上看不见的病菌,保护自己,也避免把病菌带回家中。如厕后:不论是大便或小便,如厕后都应该要洗手。因为如厕过程中,双手难免会接触到尿液或粪便,甚至在翻马桶盖、开关门、冲水等动作时也可能沾染到病菌,因此上厕所后应洗手。如果时间允许,要用“七步搓揉洗手法”,口诀“内外夹弓大力腕”。A:洗手液更好,有研究表明肥皂难以干燥保存,导致很多细菌滋生。A:除菌抑菌也只是商家打的一个宣传。真正的健康,只要是流动水+洗手液+勤洗手,就能预防疾病,至于其他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这功能那功效,用也可以,没必要太过于依赖,好的习惯才是健康的源泉。A:酒精无法渗入手上的污垢、血迹、粪便、泥等,如果你的手上有明显污迹, 一定要擦掉它,然后使用含酒精洗手液才有效。其实,在这种情况下,使用老办法,即普通的肥皂和水来洗手,只要方法得当就非常有效。A:如果手上无可见污染物,可以用湿纸巾擦手替代洗手;但是,如果手上有血液、体液等可见污染物,就需要用洗手液洗手。A:有研究表明,干手器如果不及时保洁消毒,存在细菌滋生隐患,同时也存在噪音污染和耗能,所以干手器难以推广,洗手效果大打折扣。